夜色沉静,星空如洗。
林星阑坐在实验室的落地窗前,望着窗外无垠的深蓝。
他的手指在玻璃上无意识地画着,线条歪歪斜斜,却自有一番秩序。
窗外的星辰,仿佛是他记忆中的碎片,闪烁着冷静而遥远的光。
林星阑的童年,始终笼罩在父亲的身影之下。
父亲林启明是一位天体物理学家,沉迷于宇宙的奥秘,也沉迷于自己的实验。
他们的家在大学旁边的小楼里,书架上堆满了厚重的科学论文和天文图册。
林星阑很小就学会了辨认星座,也很早就明白,父亲的世界里,科学远比生活重要。
他记得父亲的手掌,冰凉而有力,每当夜晚降临,父亲就会带他到院子里仰望星空,给他讲银河的故事,讲人类如何用微弱的智慧去探索无穷宇宙。
“星阑,你知道吗?
科学就像这片星空,你越接近它,越能看清自己的渺小。”
父亲的声音低沉而温柔,每次说起这些话时,眼里总有光。
可是,林星阑的世界在十二岁那年骤然崩塌。
那是一个秋天的傍晚,校园里梧桐叶纷纷而下。
林星阑刚刚放学,手里还拿着父亲送的《宇宙简史》。
他推开实验室的门,只见里面灯光昏黄,空气中弥漫着奇异的气味。
父亲正专注地操作着仪器,眼里燃烧着一种疯狂的热情。
林星阑小心翼翼地走近,却在下一刻听到一声巨响——玻璃碎裂,仪器爆炸,父亲的身影在烟雾中倒下。
之后的记忆模糊不清。
警报声、呼救声、医生的低语。
父亲最终没能醒来,留下了一本未完成的实验笔记和一堆散乱的公式。
林星阑抱着那本笔记哭了很久,他不明白,为什么科学带来的除了光明,还有黑暗和毁灭。
葬礼那天,天空飘着细雨。
林星阑穿着黑色的西装,站在父亲的墓碑前。
来送行的人不少,有父亲的同事、学生、还有一些陌生的记者。
他们在低声议论,谈论着林启明的事业、成就,还有那个未完成的实验。
林星阑却觉得自己像被遗弃在世界的边缘,孤独得无以复加。
夜晚回到空荡荡的房间,他翻开父亲的笔记本,里面密密麻麻地写着公式、推演,还有父亲的自述——“人类的命运,终究要被科学改变。”
林星阑盯着那句话许久,仿佛父亲在黑暗中对他低语。
他想起父亲的笑容,想起那些星空下的誓言。
“星阑,你要相信,知识是唯一的道路。”
那一刻,林星阑在心里种下了一个誓言。
他要像父亲一样,用科学去探索、去改变,哪怕前路孤独,哪怕无人理解。
他知道,父亲的实验失败了,但科学不会失败。
只要有人愿意追寻,它就会在黑暗中点亮光芒。
此后的日子里,林星阑变得越发孤僻。
他失去了童年的玩伴,母亲也因为悲伤而沉默。
林星阑把自己关在书房,翻阅父亲的笔记和研究资料。
他的天赋在孤独中迅速成长,数学、物理、化学——没有什么能难倒他。
他用父亲的望远镜观察星空,心里默默地与那个遥远的世界对话。
然而,天才的孤独并不被世人理解。
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,只看到他成绩的突出,却看不到他心底的伤痕。
他常常一个人坐在教室角落,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。
有人说他冷漠,有人说他傲慢,可只有林星阑自己知道,他所拥有的天赋,是用痛苦和失去换来的。
有一次,科学老师在课堂上提问:“你们觉得,科学的意义是什么?”
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回答,有人说是发明新技术,有人说是让生活更便利。
林星阑却沉默许久,终于低声说:“科学的意义,是让人类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。”
老师愣了一下,点头称赞。
但林星阑心里明白,这句话,不是对老师说的,更不是对同学说的,而是对父亲,对自己说的。
时光流转,林星阑渐渐成长为一个少年。
他的世界依然孤独,只有书籍、公式和星空陪伴。
他在父亲的旧实验室里重新搭建仪器,试图复现父亲的梦想。
他知道,科学的道路注定孤独,但他不再害怕。
他的誓言,像星空下的光芒,指引着他前行。
夜深了,林星阑合上笔记,走到窗前。
他仰望星空,眼里映出亿万光年之外的星辰。
他轻声呢喃:“爸爸,我会继续你的路。
我要用科学,改变人类的命运。”
星光在他脸上跳跃,照亮了少年坚毅的眼眸。
林星阑知道,属于他的旅程,才刚刚开始。
(第一章完)
最新评论